淮安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寺庙设计 18742

现存于城市的古代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瑰宝,必须加以保护:此外,古建筑蕴涵丰富的建筑美学特色和地域人文特点。本文结合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并对其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点、作用和修葺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

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第1张

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第2张

  1 引言
  
  我国的古代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恃色,使建筑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力,而且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使建筑物具有了优美的外观形象,以至于在中国古代筑各个方面的特点形成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对山水的爱好十分深厚,对自然山水的追求由来已久。她们不仅要在居住生活中体现自然,而且还要在作为生活境域的园林里去体现自然。因此,寄情山水、亲近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所追求的首选。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叠山引水,将厅、堂、亭、榭等古建筑与山石融为一体,戎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并非对自然山水的机械模仿,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高度概括的自然。在一定的空间内创造出一个精炼却不失自然的环境,将片段美和人文美巧妙的结合起来。
  到了现代,由于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建造园林的社会环境、造园目的和所服务的人群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深层次的挖掘其美学价值、表现手法,如何让古典美学与现代创作紧密结合,发挥古建筑的美学、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2 项目概况
  
  邵阳市双清公园古为“双清揽胜”,始建于宋代,园位居资水、邵水汇合处而得名,院内亭阁相映、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具古典园林风韵,自古为“宝庆十二景”之首,现占地面积约4.3hm2(64.41亩)。
  1956年公园始建时,占地约2.1hm2(31.4亩)。将关圣殿及周边景观置入其中。全园亭阁相映、怪石磷岣、曲径通幽,其中亭外亭、关圣殿、砥柱矶、双济亭、飞来石等景观尤为有名。1978年重修时,增建双环门、双清亭、入胜门、又~村、犀牛池等。1985年,修葺关圣殿,塑关公诸神像及壁画,改偏殿为观音殿。
  2007年,为弘扬邵阳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造更好的城市宜居环境,对双清公园的古建筑进行修葺保护,并扩充了一些景点。
  
  3 古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双清公园中的古建筑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与构成园林的其他要素山、水、植物等所组成的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统一,构成了古典园林的整体景观。园林及古建筑及其布局的多样性形成了园林空间内要素组合的多姿多彩:园林建筑错落有致,迂回曲折的布置,使园林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扩大和丰富了园林空问。从双清公园的古典园林布局可窥见一斑,见图1。
  3.1 双清公园古建筑形成的特色探析
  双清公园主要的古建筑主要包括双环门、双清亭、亭外亭、关圣殿、娘娘庙等十多处,经多次修葺,大多保存完好,见下图2、图3。
  其风格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公园的古代建筑群主要是通过建筑群体来表现博大与壮观,各种宫殿、寺庙、亭园、书屋等建筑群体向地面四处作有序的铺开,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且建筑的群体组合有其规律性,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一般为长方形,单纯而规整),然后根据各类建筑不同的功能需要,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如双环门旁的双济亭一双清亭――关圣殿一亭外亭,这种看似散漫的单体却在平面上相互关联,独个成景,群体也成景。
  
  
  
  2)采用对称布局,依江临水,形成层层庭院,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我国古代建筑的庭院和组群的布局原则,不仅富有封建伦理文化的特色,还与中国人的崇中、从中、尊中的民族意识有关,它总是沿着一条中轴线(多以纵轴为主,也有纵横轴都为主的)、采取均衡对称的方式来布局,具有中轴线布局意识、观念特征的建筑,在中国古代随处可见。这种以中轴线为主要标志的、平面对称性格局的古建筑空间布局,也是区别于西方建筑的特征之一。双清公园滨水临江,雾江揽胜,亭外有亭,水天一色,建筑群层层叠落,对称均匀,与树木相互映衬,具有鲜明的江南古典园林特色。
  3)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双清公园作为地方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除流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之外,也留下了后人广为传诵的名人佳句,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是本地区的文化瑰宝,应加以保护颂扬和传承。
  
  3.2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对比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清公园无疑是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滋生在东方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见图4。
  中国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浓厚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对中国园林影响深远。这种原则是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而获得的,它出自心灵,不是以“理性”为基础,完全是作者感情的倾注,表现了中国对美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中国古代受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昧,浪漫飘逸的风度和质朴无华的气质。
  “天人合一”
  “师法自然”正是造就中国园林独特风格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是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从开始就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它注入了人的主观感受,虽不酷似自然原貌,但却更传神、更具艺术感染力。这种意境经常借匾联题诗来破题,并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感官的因素获得诗的意境美。
  以双清公园的“亭外亭”为例,见图5a、5b。亭外亭位于砥柱矶顶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宝庆知府郑之侨始建。因位于诸亭之外及南宋林升《题临安邸》始诗“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启发而得名。亭外亭为八柱、双层、木结构重檐四方亭。亭高10.9m,外四柱支承底层飞檐,底层高3.6m,面积51m2,周边设木花格护栏,屋面板上坐石灰砂浆,覆小青瓦,白灰纹脊,贴兰花碎瓷片。飞檐桥角,檐枋下卷板后收,卷筋分格,朱柱黛瓦,更显典雅秀丽,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特色。曾引来无数文人墨客赞美的诗篇和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就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因此可以看出,古代建筑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戏剧、山水绘画与园林艺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第3张

  而现代西方风景园林设计也受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的影响,欧洲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艺术也深深影响现代园林设计,因此,欧洲几何式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
  中西方这两种园林艺术各有千秋,它们之间仅是风格不同,各自所走的路不同,它们没有高低之分。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并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3.3 以吉建筑为主景的古典园林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作用和启示
  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决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已沿袭数千年,并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潜意识里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人喜欢在自然中聆听天籁,在性情中享受人生。因此,在当代的造园活动中要认真研究这种哲学思想,把握住其中的精髓,并加以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3.3.1 “天人合一”和生态艺术
  我国当前这个时代可称为环境时代或生态时代。人们重视生态艺术,重视创作和研究生态艺术。而中国古典园林正是最具典范性的生态艺术,最能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精神和东方生存智慧的生态艺术。它虽然产生和发展于古代,却能对未来产生极大的启示作用。“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所在,它包括造园艺术和技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不只反映在表面的形式和艺术上,更体现在它的造园施工技术上。如果只是看到园林艺术美的一面,而不去深思其让园林的艺术美生生不息,生机盎然的施工方法,那么这种“合一”只能是肤浅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现代园林中也经常使用石子铺地,而且图案可以完全与古典园林一样,但在铺石子之前要用水泥铺底来粘合石子。只这一小小做法就是严重违反自然的,它使雨水无法回流到土壤,从而导致自然界中的一个生态环节中断。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学习最自然的施工方法,让园林不仅美,而且能够美得长久、自然,真正让人与自然平等、和谐。
  3.3.2 对意境追求的启示与借鉴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所谓意境,即“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让游者在体察感受中从身人心人情,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建立在内心境界基础上的“心物感应”的审美价值,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心理结构的反映。虽都是山石花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由于序列组织,空间布局,细节设计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有的雄伟庄重,有的幽雅清秀;有的明快,有的深幽,各有各的个性美。
  园林的意境美不仅在于其个体景物的美,而且在于其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加上气候的变化、人及植物气息的融入,组合成有起有落的空间乐章,以及看似不经意的一堵墙、一洞窗都能引起人对空间无限的遐思,让游者的情感寄托于此。意境美足以人的感受为中心而创作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尊重人的需求、人的行为、人的心理,更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双清公园扩改工程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充分应用古建筑来表现其古典园林的特色,也积极应用现代生态园林及景观生态学设计方法,在植物配置和选择上注重乔灌木的混植、植物季相色叶木搭配及物种的多样性,运用各种艺术形式的通感和形式美法则创造出不同的园林特色美。
  
  4 双清公园古建筑的修葺保护及开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建筑和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设计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内容上把握其精髓,不仅是在设计上可以参考借鉴,也可在实践中保护和应用。鉴于古建筑极强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以及珍稀性、不可修复制等特点,对古建筑的修葺保护已刻不容缓。
  双清公园扩改工程与2008年4月正式开工,于2009年5月竣工,历时1年多,这次扩该工程征地约4,62hm2(68.27亩),还新增加了洄澜书屋、亲水平台等景点,并在道路,灯光照明、休闲健身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扩充。公园现为开放式公园,分为文化保护区、山林游憩区和休闲活动区,免费向所有游人开放。
  其古建筑的修葺和保护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木结构损坏程度的勘查:在对损坏的木结构处理之前,有必要先对它的损坏程度进行判断。古建筑木结构材质状况勘查已经有了十几种无损和微创检测技术,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般进行了表面观察。
  2)古建筑木结构的修葺:对油漆脱落、轻微腐朽(虫蚀)构件,先将构件表面原油漆铲掉,对腐朽部分根据腐朽程度采用削除或砂纸砂除,基层清理干净后,再批腻子,用喷雾器将桐油喷涂6遍(一般2-3遍,考虑到该木构件临水易腐,且喷淋法药液损失大,增加到6遍,局部再人工涂刷)。每遍喷涂后均用塑料薄膜覆盖。避免药液蒸发,每次喷涂均要待木构件表面稍干后进行,最后刷本色树脂清漆4遍。较严重的采用挖补法和包镶法进行修葺处理。
  3)古建筑彩画的修复:双清公园的古建筑彩画的修复主要采用明代、清代官式彩画的修复方式进行,追求艺术上的逼真和真实性。
  修葺一新的双清公园已成为湘中地区极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名片,历史文化是其灵魂,因此,可在保护中开发其文化、观光、旅游价值,从而使古代建筑在现代城市风景园林景观中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古建筑的应用与开发是许多现代历史文化城市面临的课题,是开发还是保护面临许多现实难题,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再保护”的原则,并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加以应用和挖掘,使其历久弥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积蓄更强的底蕴和能量。

古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